服务热线: 18721335235/15300518439  给我们发送电子邮件:eleclean@163.com
工作时间: 周一至周日 08:00—20:00  

戴森推出吸力更大的无绳吸尘器 V10,还说要彻底告别有绳产品

戴森公司 71 岁的创始人 James Dyson 站在台上举起大小各异的电动马达,身后的大屏幕上,一段动画抽丝剥茧一样展示马达内部的组成肌理。“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减轻重量……马达变得越来越小,也越来越强大”。周二,这家英国公司在...

戴森公司 71 岁的创始人 James Dyson 站在台上举起大小各异的电动马达,身后的大屏幕上,一段动画抽丝剥茧一样展示马达内部的组成肌理。

“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减轻重量……马达变得越来越小,也越来越强大”。

周二,这家英国公司在纽约开了场发布会,新产品是无绳吸尘器 Cyclone V10,用了新的内部结构。像往常一样,James Dyson 对着台下 100 多家来自不同国家的媒体解释说,电动马达是他们最为核心的技术。

被反复提到的词汇是“创新”和“改变”。会场入口处戴森一字排开历代产品的马达原型,切开横截面的吸尘器样机上方写着“我们改变了清洁的方式”。James Dyson 放了一段视频,他们今年 2 月还同英国一位作曲家合作,把吸尘器和净化风扇的零部件做成管弦乐器,50 名戴森工程师充当乐手,在伦敦开了场演奏会。

V10 是戴森用来展示最新技术的集合,这是 8 年内的第 3 代无绳吸尘器产品。发布会的大部分时间 James Dyson 都在讲解和演示技术细节。

James Dyson 在演示,V10 可以吸地板吸窗台吸沙发……

比如马达部分加装了特质的陶瓷轴承和磁铁极数,据说这能提高转动的耐性、动力和效率。经过改进,最新的电动马达相比两年半前的 V8 重量减轻 80%,同时吸力增强了 20%。

因为这是“戴森迄今为止最强大的马达”,小而高效,James Dyson 说他们已经决定停止有绳吸尘器的研发,今后所有的吸尘器新品都会是无绳的便携设备。

新一代马达和涡轮的构造

另一项改进在气旋,也就是马达前面用来隔离灰尘的部分。这是戴森最早被大众熟知的技术突破,也是 James Dyson 生意的起点。

旧有的吸尘器用滤网隔离灰尘和干净的空气,无法被过滤的灰尘通常会阻塞气孔。1983 年戴森的第一台吸尘器原型机,在气流通道加装漏斗形的空间,灰尘颗粒就能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导入进去分开隔离,而不会随着气流到达触及滤网,所有垃圾都留在前端。

戴森 V10 吸尘器

James Dyson 说,新的气旋系统能以 120 英里的速度运转,有超过 7.9 千克的离心力,更有效的分离灰尘。另外原本在前后两端的马达滤网变成了一个,小到 0.3 微米的颗粒都能被阻挡在外。

同样是为了提高效率,内部的气流运动被完全重新设计。

上一代产品 V8 的尘桶在气旋和后端的出风口之间有一处回转,空气需要两次拐弯 90 度再流出。现在戴森把尘桶放平,吸头吸入的空气长驱直入,直接穿梭到最后端的滤网。

新旧两代产品的气流工程不同。

不用转弯,所以理论上气流的运转效率就更高了,尘桶大小也可以设计的更大些,相比 V8 大了 40%。横过来的尘桶开口也不再朝下,戴森说这样也为倾倒尘土带来便利,拆下长杆,机身对准垃圾桶推下弹出键,前面的尘桶盖就会打开推出垃圾。

新设计的尘桶,倾倒灰尘更方便了一点。
把手下方多了个显示屏,用来显示电量状态,以及管道有没有阻塞。

还有电池,戴森为 V10 重新设计了电源管理芯片。通常来说电池的电压会随着日常使用下降,再加上反复充电、使用过程里的反复开关,电池性能慢慢损耗。戴森说这颗芯片的作用是维持功率的恒定,提供稳定的性能然后延长使用寿命。作为省电的一部分,吸力大小的档次也由 2 个增加到 3 个。

一系列改进的结果是,无绳吸尘器满电续航的时长拉长至 60 分钟。当然这是在最小吸力以及使用非电动吸头的条件下的最佳状态。作为对比 V6 和 V8 的最长续航时长是 20 分钟和 40 分钟。“别担心,你不会打扫房间超过 1 个小时。”

戴森没有公布国行产品的价格,美国地区的起售价格是 599 美元(约人民币 3800 元),基础款带有 5 个吸头。这个价格比上一代的起售价高出 100 美元。

在产品体验区,咖啡粉、麦片渣等等“灰尘样本”被装在透明罐子中,演示人员把灰尘撒在不同材质的地板上,让人尝试从地毯、木地板、地砖上用 V10 吸走尘土。

“中国人不太用地毯而是用硬质地板,你们对吸尘器的不信任感更少。”James Dyson 对《好奇心日报》表示。英美市场的消费者有更长的吸尘器使用历史,他们反而不如中国消费者更加容易对技术创新买单。

V10 针对中国市场推出特别版,性能和功能一样只不过体积更小重量更轻,收集灰尘的尘桶更短。正式上市后中国用户买不到大的那款,James Dyson 解释说这其实是为了照顾中国以外的消费者。

下面那个是中国市场的版本,更小更轻。

“美国人总是想象家里有更多的灰尘,他们认为有必要拥有一个更大的吸尘器,我们就造了更大的版本。其实我个人认为这很没必要。”

根据戴森此前公布的数据,进入中国第四年,中国已经是戴森全球前 5 大市场之一。虽然产品价格不菲,戴森 2016 年在中国市场营收增长达到 244%。

戴森首席运营官 Jim Rowan 此前表示,戴森在华增长受到了“愿付更多钱的有抱负阶层”的助推,为此去年戴森在上海设立了一间研发实验室。

亚洲已经是戴森增长最快的收入来源,它一半的利润来自这里。2016 年韩国市场的营收翻了一倍、菲律宾和马来西亚的增长率也都超过 200%。

广发证券的报告显示,目前中国吸尘器的普及率是 11% 左右,相比之下在欧美和日本的普及率在 1990 年代后期就接近 100%,吸尘器是必备的家用电器。

空气净化器是另一个切合中国市场的新产品,同时具备冷暖风扇的空气净化器 PureLink 也在周二发布会上发布新的版本。

这是戴森 2015 年面向全球推出的产品,但它的需求来自中国——戴森在英国总部建了一个仿真的中国家庭环境,最终设计了冷暖风扇+净化器的新品。

更新集中在净化性能上。机身内部有三颗传感器,分别用来感应颗粒物、有害气体和空间温度。新增的小显示屏能反映室内 PM2.5 的变化曲线,也会告诉你此刻的污染物是花粉、雾霾还是甲醛之类的有毒气体。

戴森 Pure Hot + Cool 净化风扇

戴森“健康和美容业务”副总裁 Paul Dawson 告诉《好奇心日报》,过去 12 个月他们在北京和伦敦测试净化风扇,今年初和中国家电研究院中国家用电器标准与技术产业联盟(CHASA)合作做测试,是为了证明“射流式自动空气净化”也就是在净化器上加装风扇的必要性。

“我们想要传达的是,降低房间里每个角落的污染至关重要。所以不是说净化器的部件大小决定空气质量”。

Pure Hot + Cool 达到的效果是,通过风扇的空气循环,它能保证室内的整体污染维持在稳定状态,而不仅仅是改变净化器周围的微环境。

这符合戴森一贯的技术故事,不过净化器在中国的市场状况要复杂的多。根据新华社的报道,截止到 2017 年中国有超过 700 个空气净化器品牌在竞争,整体的产品售价在下滑到更为合理的水平,本土品牌的市场份额也在扩大。

“在空气污染问题上,中国消费者得到的信息更多,经验也更丰富。”Paul Dawson 说。

“我们已经安装了加热功能,新功能会不断添加。比如说有可能是添加气味功能?“James Dyson 说,持续创新会发生在戴森的产品上。

而这样的创新,目标也不仅仅在家用电器上。

去年 9 月戴森宣布了总投入 20 亿英镑的造车计划,已经超过了特斯拉过去五年的研发总开支。超过 400 人的团队在推进电动汽车的研发工作,预计 2020 年正式推出。

这看起来雄心勃勃但和戴森的主营业务毫无关联——从吹风筒、吸尘器到空气净化器,一直以来戴森的核心技术围绕着怎么让空气流动。戴森没有做汽车的直接基础。

“没错(汽车和吸尘器)完全不同,汽车更大也更复杂,背后有不同的技术,”James Dyson 告诉《好奇心日报》,“但是这都是工程设计和技术实现的延续。”

他把没有经验解释为创新的优势:“我最初做吸尘器的时候,我也不懂该怎样开始。我觉得事实上这反而是有用的。”

“我倾向于用天真的想法而不是经验解决问题,所以我喜欢招聘大学毕业生。天真的想法往往出其不意而没有‘我们应该这么做’的包袱,事实上你也确实不知道什么是应该做的。”

更直接的技术关联是戴森在电池和马达技术上的研发基础。James Dyson 在去年 9 月的一次采访中说,“如果我们用电池技术、电动马达、再加上我们的气流管理,这就完成了大部分汽车零部件的关键部件。”

2015 年 10 月,戴森用 9000 万美元全资收购了固态电池制造商 Sakti3,这家公司曾在 2014 年成功研发出了能量密度高达 1143 瓦时/升的车用固态电池。

戴森用于电动车研发的 20 亿英镑,其中有一半就是用于电池的研发。V10 吸尘器也格外强调了更高密度的电池和新的电池管理系统。

更重要的是马达,V10 向外界传递了信号,戴森的电动马达技术可以在吸尘器上高效运转又能节省空间。

英国政府也寄希望于戴森的电动车计划,一份可靠的政府文件显示,英国政府去年已经答应给戴森公司最高 1600 万英镑的建厂补贴,从而激励就业。

但一切还在非常早期的阶段。汽车工业不仅技术更难,产业链也复杂又冗长。戴森的所有零部件都是自己生产,并没有太多和供应商打交道的经验。

特斯拉正面临量产的困境,苹果秘密研发数年的汽车项目也一再搁置、延期和转变方向。即便技术实现得到解决,对于一家擅长家用产品的公司来说,它要说服的不仅仅是消费者购买设计精美的吸尘器这么简单。

题图、内文图来自现场拍摄和 Dyson

喜欢这篇文章?去 App 商店搜 好奇心日报 ,每天看点不一样的。